欢迎访问《党史博采》杂志社官方网站!
郝勇 李玲 张爱民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教育传统和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重要体现。一年来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起,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专题讲座和论坛,学习研究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一、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2024年3月3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河北省教育厅、河北师范大学承办,中国教育电视台协办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报告会(河北站)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易县职教中心组织全体教职员工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报告,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周荣方,天津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主任、教授李建国,陕西省西安市第26中学英语教研组长杨筱冰等6位宣讲团成员通过自身的执教经历,讲述的他们躬耕教坛、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深深地震撼了学校的领导和每一位教职员工,为此,学校党委认真谋划,分管领导精心策划,由学校思政工作室负责整理学习材料。思政工作室全员参与,夜以继日地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搜集相关文章,他们边听边记笔记,认真整理,最终从几十篇文章中精选了29篇报学校党委审核,相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校于三月底编印了《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内部学习材料,人手一册,供全体教师随时阅读。学习材料涵盖原文原著、新闻报道、理论阐释、政策解读、专家导航、名师引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原文原著开始,通过理论阐释、政策解读等内容加深全体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二、调查研究,根据需求,引领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首先是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满意的职业教育,因此,3月下旬思政工作室面向全校一年级全体同学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980余份。为了了解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掌握情况,学校在2024年3月20日对教师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学校于3月21日又通过纸质问卷,采用笔答方式针对学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需求,征求老师们的建议意见,同时,为了加强老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强化记忆,完成问卷的老师全部认真工整地抄写了教育家精神的六条内容。本次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32份,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条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三月底学校党委在印发教育家精神学习资料的同时策划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4月15日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题,通过试讲的形式向学校及各系中层领导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人民教育家高铭暄等鲜活的案例及2023年“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中王欣宇、陈晓璐的汇报课,5月16日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了“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专题培训,重点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进行了阐释。
暑假前的6月24日,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胸怀天下弘大道”为题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专题培训,重点解读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的内涵。培训结束后每位教师写了一份反馈意见,校党委还安排每人利用假期手写一份1000字的心得体会。
11月28日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启智润心育新人”为题,结合我校信息技术系刘瑞林和汽车工程系李颖两位老师的案例阐释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的内涵,并对“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进行了解读。通过一年共三期的教育家精神系列主题讲座,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探索不断践行中,易职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党建引领,全员参与,重在践行。2024年8月23日思政工作室以学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荐的齐鲁师范学院《教育学原理》第七章为主要内容组织了学习交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副校长全部参加,交流结束后,学校党政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党委倡导全体教师要加强学习,自觉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9月份我校青年教师自发成立了青年教师学习交流俱乐部,俱乐部采取自学与集体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分析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制约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问题。本学期进行了两次集中学习交流活动,10月28日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启智润心育新人”专题培训后王鑫堃、杨莹两位老师的反馈意见中关于“实践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的成功案例为基础,以“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学习。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是2024年暑假开学后学校对易职教师提出的新课题,12月22日青年教师学习交流俱乐部以“目标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前世今生”为主题进行学习研讨,就“什么是目标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前世今生,如何制定目标”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活动中老师们主动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困惑,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激烈的讨论中,老师们满满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2024年12月17日至12月19日,教研处组织了“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现代服务系屈均艳老师以自身的“言行雅正、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辨美丑、树形象,仪容整洁、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落落大方”,润物无声地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教育家精神;工程技术系宋春艳老师用自制的教具,采用抽签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不仅是在践行教育家精神,也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引领。还有很多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因材施教,将践行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
2024年12月8日在保定市举行的教师资格面试中我校几位年轻教师从考场出来显得异常轻松,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原来是面试内容包含教育家精神,“考的内容我校一年来都在践行”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精心策划下,在党建引领、全员参与的氛围中,“我不是教育家,但我要向教育家学习,我一辈子也不一定成为教育家,但我要忠实践行教育家精神。”已成为易职教师共同的心声,因为我们深知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教师提供的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教师指明的前进方向。
弘扬教育家精神,易职教师在践行,我们会继续前行。
(作者郝勇系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副校长,李玲系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思政工作室负责人,张爱民系原中共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党支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