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党史博采》杂志社官方网站!
王继华
临西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通过德育与课改、艺术与健康、阅读与传承、劳动与科学“四轮驱动”,强化“五育协同”,打造高效课堂,着力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打造富有临西特色的教育品牌。在“四轮驱动”协同育人思路下,聚焦“玉兰主题”,开发《学玉兰 做主人》《二十四节气劳动》《尖冢古镇赋新篇》等本土校本课程,积极建构“玉兰文化”“轴承文化”“耕读文化”等临西特色文化,各学校五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成为临西一张张闪亮的宣传名片。
一、具体措施
(一)立足德育与课改,德智共育铸魂。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立足临西县大运河和临西轴承、潭腿等特色文化,组织各学校结合地域优势,以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研学实践活动。三是构建有温度的德育本土校本课程,打造知名度的德育品牌。以吕玉兰故事为主题,引领学生以吕玉兰为标杆,把“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奠基为小学生的思想底色,通过相约主人日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开展争做玉兰式的好少年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时时处处坚持知行合一,养成习惯,训练能力,进而形成受益终生的素养。四是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坚持以学校结对帮扶改革为支点,促进县域内校际质量的均衡。以县域内基础教育名校为核心,组织13所县城优质学校与25所乡村偏远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现教、研、评一体化,1+N抱团式成长,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五是重点围绕县城规模学校和乡村中小学两个领域,通过试点先行的方式推广“走出去”和“引进来”新模式,创新推出了第二小学、第六中学以及附属小学的智慧作业,以及第三小学的分层作业和河西中心小学的项目化学习教学新模式。同时大力推广“双师课堂”,实现了与市教科所“双师课堂”的互联互通,最大化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更广泛覆盖,有力地推动了临西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聚焦艺术与健康,身心共健育美。一是借助艺术突出特色和优势项目,以“美育”为纽带,“学科融美”为底色,“融合共生”为基调,形成“健康,融美”的大美育新格局。县教育局通过整合多方面优质资源,在玉兰小学成立了以“传承民族乐韵,弘扬民族精粹”为宗旨的玉兰少儿民族管弦乐团,以玉兰精神为主线,用民族乐器讲述临西玉兰故事,用民族音乐加深文化认同;用民族乐器感受玉兰精神,用民族音乐弘扬文化自信。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艺术与健康的标准,开齐开足艺术与健康课程,确保艺术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严格执行上、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三是充分利用课堂、课后辅导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深耕三个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舞蹈、健美操、跆拳道、潭腿等文体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多种形式传授学生预防疾病的知识,创造卫生舒适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四是实施“心”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师和咨询室,用滋润心灵的方式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注重个性化发展。
(三)围绕阅读与传承,文化共享增自信。一是激励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增强综合素质。二是打造富具特色的青少年学生读书品牌项目,扎实开展“阅·知·行”等读书教育活动,积极组织举办读书展示比赛。三是鼓励教师率先垂范,将读书行动融入日常教学,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优秀读物,与学生同书共读、同学共进。
(四)践行劳动与科学,知行合一崇科学。一是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全覆盖;二是立足临西地域文化,研发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努力实现“一校一特色”;三是建好校内实践基地(园、室),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一校一基地”,通过内部挖潜、学校间师资共享、聘请能工巧匠、学生家长和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四是建设一批“科技小屋”,提升学生科学探索能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知欲,培养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提高科学素质,厚植家国情怀。五是利用玉兰纪念馆、四二九烈士陵园、运河文化、尖冢码头、临西本土名企业、各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场所,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校外实践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研学实践中感受家乡悠久历史文化、光荣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激发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取得成效和亮点
通过“四轮驱动抓五育促协同”新模式的构建,真正实现“德”定方向,“智”长才干,“体”健身躯,“美”塑心灵,“劳”助梦想的“五位一体”格局,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上好德育课程、抓好学科渗透的基础上,少先队和共青团结合学校的教学安排,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修养身心、规范言行。陆续组织各学校开展了“植树填绿”“劳动美”“护苗·绿书签”“学雷锋活动月”“轴承研学”“中医传承”等一系列研学活动,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大运河文化精神,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通过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转变和升华,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进一步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五育融合育人的实践性课程建设,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还融入了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知识面;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将学科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临西县教育系统将持续坚持以四轮驱动协同育人为引擎,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元资源,全方位、全过程探索“融合发展”视域下的新路径,在践行“四轮驱动抓五育促协同”中形成“临西特色”,在建构“临西特色”教育品牌中实现“五育融合”。
(作者系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