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党史博采》杂志社官方网站!
安陵镇党委书记 乜玉军
安陵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苏明杨
华家口村位于京杭运河左岸,距景县安陵镇政府约3公里,全村共有村民253户,840人,耕地2099亩。党员23名,村民代表11名,“两委”班子健全,退役军人23名。
华家口大运河河道5公里左右,沿线全部进行绿化,共植树1368亩。该村按照“突出乡村特色、展现乡村新貌”的理念,从运河号子、民间文艺、传统技艺、民间文学等方面展示了景县的风土人情。精心规划建设了村活动场所、运河文化馆等公共设施,村庄美丽整洁,生态宜居。华家口运河文化展馆,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华家口夯土险工而建,总投资170万元,于2020年建成。该馆坚持“简约通透、内外融合”的设计理念,将夯坝、舟船等运河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分为序厅、过渡厅、主展厅三大部分,其中主展厅主要分为景县段运河记忆、华家口夯土险工、运河情古今流传、运河梦再现辉煌四个单元,深刻阐述了大运河历经千年的通航岁月和质朴厚重的人文情怀,让人们领略到了古今运河的靓丽光影。中国大运河全长3200公里,由三部分组成,包含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其中隋唐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浙东运河长239公里。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人工开挖的古代运河,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的三项工程,闻名全世界。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全长537公里,衡水段全长179.05公里,流经5市17县。其中景县段全长73.2公里,南接德州,北入阜城,自南往北流经5个乡镇47个自然村,从古至今充沛的水源给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滋养着运河两岸数以万计的人们。
据景县志记载,京杭大运河景县段开挖于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通航于隋大业7年(公元611年),至今长达1411年。1978年由于水源缺乏,大运河景县段中断船运至今。
大运河许多部分依自然河道疏凿而成,水位落差较大,因素有“三弯顶一闸”之说,故大运河设计较多弯道,人为延长运河长度来解决水位落差问题。但水流在弯道转弯处冲击力过大极易造成弯道处决口,以景县段为例,景县段水位落差4米,转弯险工段38处,华家口段为半地上河,且主河道贴近堤岸自然形成弯道易决口段。大运河华家口段历史上曾多次决口,仅在晚清时期载入县志的就有两次决堤记录。一次是同治九年(1870年)村庄全部被毁;一次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庄稼全部被淹。多次决堤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影响了作为当时运输大动脉的航运。
清宣统3年(1911年),时任知县主持修建华家口夯土险工,自该险工修好后,大运河华家口段再没有决堤记录,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华家口夯土险工全长255米,呈梯形,南北走向,顶宽13米,全段高程5.8米至6.7米不等,堤内坡采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成坝墙,坝墙每步宽1.8米,厚18厘米,分步夯筑,底部采用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外坡与顶部为素土夯实而成,密度高,硬度大,坝体浑然一体,具有耐冲刷、防渗漏、抗水压的特点。华家口夯土险工与“南运河沧州至衡水段”和“连镇谢家坝”组成大运河河北段重点“两点一段”。同时该险工为研究清代夯筑防水技术和运河堤岸防护发展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时至今日,尽管大运河的某些功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却历久弥新、更加凸显。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而成为世界性的中华文化标识。华家口夯土险工是这一世界遗产的58处遗产点之一。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了“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
为了宣传、传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村里制作了宣传牌,绘制了文化墙,设置了水泥防水护栏和保护范围界桩。用雕塑再现了当年夯土险工夯筑工艺。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部署要求,近年来,该村深入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服务站、合作社“五位一体”协调联动组织体系,有效提升了农村治理效能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标杆和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员干部讲党性、当先锋,讲文明、树新风,带动全村群众争做文明人、争说文明话、争办文明事。同时,该村又主动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发挥区域桃树特色种植,现有桃树100亩,联合景县新吉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多亩来承接导入规模化高效农业,种植绿化苗木等经济作物,村集体年收入达到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