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党史博采》杂志社官方网站!
—— 新时代邢台市第八中学劳动教育的“新解法”
郭贵清 李 彤
邢台市第八中学是邢台市劳动教育试点学校。一直以来,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劳树德、启智、健体、育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地域特色,学校探索出“知识+技能 感恩+服务”的劳动教育模式,在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感受四季耕作变化、弘扬地域文化中开展“浸润式”劳动教育,以增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一、巧用时间节点,挖掘劳动内涵
一是争当“雷锋纪念日”里的新时代小雷锋。在“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学校开展“雷锋精神代代传 争做新时代小雷锋”主题活动。学生们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化身志愿服务的“小红帽”,来到学校操场、停车场、小花园、食堂、临近社区等公共区域,捡拾树枝、清理纸屑、打扫地面。舞扫把,挥铁锹,端簸箕,倒垃圾,学生们不怕脏、不怕累,动作熟练迅速,打扫得干净彻底!和煦的春风在身边吹拂,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奉献的雷锋精神在心中激荡!
二是成为“植树节”里的青绿护卫者。在“植树节”到来之际,学校开展“‘植’此青绿,美我校园”主题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党员教师和生物教师的带领指导下,积极投身于校园的植树护绿行动中。挥锹挖坑、扶树填坑、踩土夯实、提水浇灌……学生们分工有序、配合默契,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一棵棵榉树、红枫幼树加入八中大家庭。看着新成员,学生们萌生了爱护之情。每个班级分别认养了两棵榉树和红枫,并为它们命名。“骐骥”“乘风”是学生们立志如千里马一样,不畏艰难,乘风前行;“凌云”“不凡”是学生们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的青春之志……
三是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人。2022年中秋节与教师节惊喜相遇,八中学子让团圆与感恩美丽邂逅。学校教育专员李萍老师为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们分享中秋节特色文化故事,讲解和示范月饼的制作过程。学生们认真学习并积极动手操作,揉丸、称重、包馅儿、压膜儿、烘焙等工序分工明确。最终,一个个香喷喷的月饼新鲜出炉,正所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学生们满载欣喜与感激,把亲手制作的爱心月饼献给了最敬爱的老师。学校积极挖掘春节里传统节日的劳动内涵,组织策划了“欢天喜地迎春节,劳动实践不间断”为主题的春节年俗劳动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寻觅年味,有仪式感的迎新征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生们打扫卫生“除陈布新”;写对联“迎祥纳福”;蒸馒头蒸包子感受生活的“蒸蒸日上”;剪窗花贴窗花庆祝生活的红红火火;炸丸子炸豆腐感受生活的热烈与滚烫……
二、顺应四季变化,拓展劳动形式
邢台市第八中学现有两个校区。目前,学校在本部开辟了“希望试验田”“希望花圃”两块劳动试验田。另外,北校区“耕田乐农场”正在规划建设中,现已完成除草和平整工作,正在划分班级试验田、党员示范田、生物教学示范田等板块,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生物教学,遵循气候时令,让学生在体验“四季农忙不同”中,感受“粒粒皆辛苦”与“乐亦无穷矣”,并增强社会适应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阳春三月,了解农时忙播种。劳动教育专员与生物教师为学生普及二十四节气和气候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希望试验田里”播种菠菜、黄瓜、向日葵等种子,撒下春韭籽,插上扫帚苗儿,栽下洋葱块等。学生们悉心照护、精心培育,并按时为它们浇水、施肥、除虫。等到它们长大成熟,采摘后,一部分用于生物实验,一部分成为学生们的“奖励食粮”。生物实验课堂上,“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种子结构”“观察叶片结构”等使用的洋葱、菠菜、黄瓜等实验物品,都是学生们自己培育出来的,学生学习更加认真,操作更加精细,快乐学习中提高了课堂质量。
浓夏六月,劳作创造绽光芒。经过爱心的浇灌和时光的守候,“希望试验田”里簇簇葵花开放,叶如蒲扇,花若金盘,高矮相间,茁壮挺拔。看见绽放的向阳花,一名少先队员说:“党是我们的太阳,我们就是这向阳花,我们永远追随党的步伐,努力绽放自己”。一位同学说:“一棵棵向日葵,就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这里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并更加坚定信心”;夏日是激情似火、挥洒汗水的季节,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比赛类别分技能类、技术类、烹饪类、农耕类等4大类,涉及软绳梯制作、电子焊接、缝沙包、行李打包、水果拼盘制作、菜品烹饪、葱苗移栽、起垄作畦等8项内容。学生们在各个“分会场”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烹饪现场真正上演了“舌尖上的八中”,“大厨们”用高端的食材(自己种植的天然无公害的蔬菜),用心烹饪,创作出一份份美食。高一1班张晨溪同学的“独家秘制拌凉皮”,主菜凉皮为自己制作,配菜黄瓜为学校试验田里的果实,味道鲜爽可口,匠心与美味兼备而胜出,获得“最佳金厨奖”。技能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珍惜、学会创造,真正体会劳动的价值。
金秋丰收,压榨提炼学新技。9月,向日葵全部成熟,花盘里果实饱满润泽。学生们珍惜收获的每一粒成果,并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学习葵花籽的作用与价值,并开始一番“科技与狠活”的操作—压榨葵花籽油。选籽、清洗、剥籽、烘干、微型榨油机榨油、过滤提纯,纯正卫生的葵花油成果制作成功。压榨提炼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们为学会这项技能激动不已,深感自豪。
隆冬岁寒,养护知识不缺席。邢台位于华北平原,冬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学校劳动教育专员根据地方特点为学生普及冬小麦养护知识,幼苗保护、雪上施肥、防止践踏、合理滴灌等,学生们增长了农耕知识,更加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
除此之外,学生们在“希望花圃”里学习种植吊兰、紫吊兰、多肉等植物。掌握了移栽技术后,教室里的讲台、窗台、空调上,各种植物陈列。学生在劳动中美化了教室环境,体会到劳动带给生活的小确幸。
三、根植地域文化,弘扬家乡特色
在豆腐制作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邢台是一座文明古城,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更是一个革命老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敌后总校曾设在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浆水豆腐”闻名遐迩,这不仅是邢台人民豆腐口感的追求,更是对革命记忆的追寻。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劳动教育专员为学生讲解豆腐的选豆、浸泡、磨浆、滤渣、煮沸、加浆、压制等制作工序。学生们回到家中,根据学校所学,实际操作,历经10多个小时后,香气扑鼻的豆腐在热腾腾的蒸汽中诞生了。学生们在学习“浆水豆腐”的制作中,学习了邢台的革命历史,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并增强了爱国、爱党的情怀。
在果树种植中,学习榜样楷模,树立远大理想。邢台市有“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美称,这源于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李保国的事迹感动邢襄大地,感动中国。班主任利用班会课,为学生讲述李保国扎根邢台前南峪,将干旱山地变成高效经济林,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学校劳动教育专员和生物老师为学生们普及果树种植和树木嫁接的科学知识。这场劳动教育实践,厚植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学生们纷纷向李保国英雄致敬,并立志扎实学识,掌握技能,长大后用所学回报家乡。有的学生在自家院中种植了石榴树、柿子树、枣树等果树。目前,北校区试验田项目中,规划了苹果树的种植范围。
在剪窗花、绘制风筝中,继承优良传统,激发生活热情。窗花、风筝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窗花、制作风筝也是邢台的民俗习惯,是家乡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学生们在专业教师孙立宁、李靖的指导下,精心裁剪、认真绘制。一张张窗花,将传统纹样与时代气息融合,“迈向新时代”“中国梦”“争做好少年”等字样镶嵌其中,传达喜庆与祥和;一个个风筝,图案各异,“花开富贵”“孔雀开屏”“双龙戏珠”,寄托憧憬与热爱。
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劳动服务社会、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也厚植了学生爱党、爱国情怀。邢台市第八中学将在强化师资保障力量,多元融合拓展方式,借助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学校劳动教育进一步提质增效,让学生在增长劳动技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中全面发展,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