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本斋回族乡是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乡,位于县城东北部25千米。乡政府驻地为本斋东村,全乡辖11个行政村,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6公顷,总人口16565人,其中回族人口4976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30%,主要聚居在本斋东、本斋西、前营、中营四个村,占全县回族人口的80%。子牙河、中营干渠、任河分别流经境内,肃献路、东固路交通干道纵横交错,通行便利。
本斋回族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政治和谐稳定、社会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一、基层组织坚强有力
全乡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增强“四个意识”,筑牢政治、思想两条防线,履行业务、党建两个责任,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全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献县本斋乡多措并举,以党建促脱贫,以党建固成效,立足“三个坚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保障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全乡帮扶责任人坚持定期入户慰问并填写走访记录表,为贫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解决生活难题,拉近与贫困户距离,进一步提高帮扶成效满意度。同时坚决落实乡村两级书记遍访制度,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地查看贫困户实际居住环境、基础生活设施设备及基本生活条件等情况,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保障措施,有劳动能力的协调安置公益岗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从思想上促进脱贫。
三、基础设施日臻完备
肃献路、东固路纵横境内,27.5公里长的乡间公路把全乡11个行政村连成一体。乡内建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可充分满足全乡用电需求,全乡11个村均实现每天供水。近年来,本斋中学教学楼、后营中心校教学楼、本斋明德小学教学楼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和教育水平,目前全乡共有中学一所,中心校两所,完全小学一所,教学点两个,幼儿园六所。在卫生事业方面,现有卫生院一座,村村建有卫生所,基本已形成了疾病防控体系。另外,全乡共有文化广场11个,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这些硬件设施给本斋回族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民族产业蓬勃发展
清真肉类食品加工是本斋传统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共有肉类储存加工冷库114家,油脂厂4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亿元,形成了年加工各类进口牛羊肉15万吨、日均加工400吨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华北境内较大的清真食品集散地。近年来,相继建成河北德泰食品有限公司、河北永胜斋油脂有限公司等多家新兴企业,献县本斋德利清真油脂有限公司和河北伊杰清真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老牌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另外,玛钢铸造、玻璃工艺制品等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五、农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
沙洼村的大棚蔬菜和孟各庄沙地西瓜久负盛名。在保持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产业项目,鼓励广大农民大胆尝试种植经济效益较高且适合本地种植的经济作物,并帮助种植户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拉动了全乡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六、“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本斋回族乡党委、政府一手抓产业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成立大量民间组织,共有篮球队11个、乒乓球队6个,各村有舞蹈队、秧歌队和腰鼓队,另外还成立了本斋书画社、戏曲社、象棋协会,兴建了中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通过举办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联谊比赛,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七、旅游事业加速发展
本斋回族乡旅游资源丰厚,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清真古寺是回民支队的发祥地,于2013年12月12日被国家宗教事务局命名为全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占地140亩的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及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该馆已被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民抗战纪念地。目前着力打造集乡村采风、绿色采摘、农家院特色饮食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亘古不变的主题。
本斋回族乡是一个既古老又朝气蓬勃的乡镇,发展前景广泛,勤劳智慧的汉回两族人民会继续发扬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